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和能耗。 中国汽车研究新能源汽车评价为您带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性能评价,旨在介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评价内容、新能源汽车物理结构分析、性能和条件方法、战略分析和条件方法、评价。
1 热管理物理架构分析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通常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等电池组冷却/加热系统、客舱冷却和加热系统。热管理物理架构分析从介质流、能量流和信号流三个方面进行。介质流分析包括空气流路径分析、冷却水流路径分析、制冷介质流路径分析、油冷介质路径分析、能量流分析主要包括高温热源传热路径分析、能量转换模式和传输路径分析、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信号传输路径分析、传感器信号类型、信号传输和交互分析。
2 热管理性能及工况制定方法
车辆热管理性能试验一般包括车辆热平衡试验、车辆空调冷却性能试验、车辆空调加热性能试验、车辆空调较佳充注试验、车辆抗霜试验、风窗玻璃除霜试验、风窗玻璃除雾试验、车辆空调风量试验。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平衡试验,纯电动汽车通常不能在单次充电下完成整个工作条件试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式的切换对热管理性能试验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动力电池,热管理性能不仅考虑放电状态,而且考虑不同车型的充放电深度;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热平衡试验条件应根据单一车型的特点制定。
考虑以下原则:
(1)根据开发车型的市场特点,确定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强;
(2)工作条件的定义应结合典型的汽车道路条件,通常包括山路爬坡、高速爬坡、高速、城市条件;建议根据标准车辆或车辆性能模型确定各条件下的速度和爬坡;
(3)各工况试验结束的判断条件可参考:
o 目前工况可运行的较长距离,或SOC状态从满电到允许放电深度;
o 根据道路试验标准,连续4次min内温升高小于2℃,而且相邻两个时间段后一个升温率小于前一个;
o PHEV车型,模式切换停止试验。
某PHEV制定推荐的试验条件
3 战略分析和工况制定方法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战略分析的目的是分析不同工况和环境条件下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获得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关键部件(如风扇、水泵、电磁阀、压缩机等)的基本控制理念。控制策略分析主要包括:
(1) 低温电路热管理制策略、低温充电加热控制策略、高温放电冷却控制策略、高温充电冷却控制策略。
(2) 高温电路热管理策略(电机及控制器热管理系统):电机低温加热控制策略;电机高温冷却控制策略。
(3) 空调系统与低温电路冷却协调策略。
(4) 空调系统与低温回路加热协调策略。
战略分析条件通常包括三类:
(1) 调查高低温慢充快充管理策略。
(2) 调查高低温怠速和启动下的热管理策略。
(3) 调查高温高速、低温高速、高温爬坡、快速加速、快速减速等综合工况下的冷却加热策略。
4 热管理性能评价
中国汽车动力总成研究中心拥有车辆热管理基准硬件和数据采集平台。以车辆热管理性能发展为目标,开发了热管理性能评价平台,实现了热管理性能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和评价,涵盖了传统燃料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20多种车型。
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物理结构、热管理性能、热管理策略分析和结果,支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性能的发展和优化。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
地址:昆山市开发区中心河路76号
联系人:谢先生
邮箱:chierte@163.com